一、什么是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指利用敲击本体引起振动而发音的乐器。它们主要通过节奏和音色来装饰和表现音乐,渲染气氛。常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鼓、堂鼓、腰鼓、木鱼、大锣、小锣、云锣、钹、碰铃等。
二、什么是节奏感
节奏感是指在“节奏”这一客体的作用下,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后通过神经中枢协调统一支配生理机能——即人的肢体和器官,准确地完成符合节奏律动的肌肉或肢体动作技巧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感受音乐中的长短强弱的能力。亦指人的运动神经对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声音反应。
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是最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幼儿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和音响效果,幼儿最初对打击乐产生兴趣来源于对乐器本身的兴趣。有趣的外观造型,尤其是打击乐器奇特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孩子,而且打击乐器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的动作,因此,与其他乐器相比,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幼儿是容易掌握的,孩子们在摆弄、敲打中,没有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身心感到非常愉悦。
三、运用打击乐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教学策略
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的运用打击乐器开展打击乐活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呢?
(一)从倾听——模仿策略
“听”是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倾听”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必要前提。我们利用幼儿对打击乐器本身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加专注、更加有目的地去听音乐,并引导幼儿将听到的音响效果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乐器的音色之间引发联想,发现各种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变化,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敏感性。
1.生活中的节奏。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许多要素,如节奏、色彩、音色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根据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带有声响、生动活泼物体的特点,借助幼儿身边常见的、熟悉的、自然的物体,让幼儿借助感官的相互作用,产生最初的体验。
(1)探索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现象。日出月落、海潮涌退、四季转换、草木枯荣、雷鸣闪电等无不都是自然界的节奏现象。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样的构思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运用适当的乐器演奏表现音乐,这样的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自然景象中的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大小变化不同的声响;微微细雨与倾盆大雨、雨打在伞上、雨打在屋顶上、雨打在花草上有不同的音色。那么我们就引导幼儿把所见到的不同雨景用不同乐器恰当地表现出来;又如:三角铁、小铃可表现为丝丝细雨;而敲大鼓、打钹、敲云锣可表现闪电雷鸣,暴雨大作;再如:《大雨和小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听,感受到大雨的节奏是X XX哗 啦啦,小雨的节奏是XX XX滴滴 答答。在选择乐器时,幼儿为大雨选择了铃鼓,为小雨选择了碰铃。配上小乐器演奏后,音乐中的大雨和小雨形象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2)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日常生活中也处处流淌着音乐。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有声玩具来感受声音的节奏,如:听诊器、闹钟、手表、玩具电话等等。当幼儿听到了自己“扑扑扑”的心跳声时就会很兴奋,他们没想到,自己的身体里居然存在着这么一种神奇的声音。在激起了幼儿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幼儿这是一种节奏,而是让幼儿继续感受“嘀嗒嘀嗒”的走秒声、“丁铃铃铃”的电话声、“喔喔喔”的鸡鸣声等这些稳定的、均匀的节奏,然后让幼儿尝试着将这些体验告诉老师。有的幼儿模仿得很好,有的还能配上手势。我们及时启发幼儿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这些情景,通过倾听周围的音响,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运用乐器来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把握住音高、音准及节奏感。
2.运动中的节奏。节奏感的培养不仅要用耳朵听,头脑理解,更需要在运动中去体验音乐的流动。让幼儿借助于自己的头、手、腿、腰等身体部位及周围随手可得的简单装备来获得节奏经验,这就是一种原本性的表现。
如:当幼儿发现小朋友、老人、青年人走路有不同的节奏时,我们就让他们操作打击乐器来表现。孩子们用圆舞板以八分节奏模仿小朋友的脚步,时而还晃动晃动身体扭动扭动小腰等动作,显示出孩子天真无邪的一面;用鼓以二分节奏代表老人走步;用双响筒以四分节奏模仿中、青年人的步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除了会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不同年龄人的走路姿态外,还掌握用二分、四分、八分等节奏,把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乐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3.游戏中的节奏。游戏是儿童生活和儿童发展非常重要的内容,游戏活动是吸引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力的最好方法。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认为:游戏是发展的源泉,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中班游戏《有趣的声音》,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听节奏,熟悉节奏,随节奏合拍做动作的能力。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我们也选择了简单、幼儿熟悉的乐器——小手铃。音乐开始,让每位幼儿手里拿一个小手铃,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合拍地自由舞蹈。幼儿根据音乐的强弱、快慢而摇动小铃,当音乐停止时用手捂住小铃,停止发响。引导幼儿准确地随音乐变化做游戏,使他们感受动中的欢乐,静中的优美。可以引发幼儿对节奏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二)从片断——完整策略
节拍是节奏的基础。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会逐渐地意识到一个拍里有时有一个声音,有时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利用和歌谣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字词,并用乐器来演奏,可以更清楚地帮助幼儿表现节奏。
如:小班《锣和鼓》学习活动中,随着歌曲内容,通过象声词的相同声音让幼儿感觉到一拍内有声音长短、多少的区别,然后再配合以适当的乐器进行完整的演奏。这不仅是让幼儿感到愉快的游戏,也使他们从自己的活动中理解长音、短音的区别,继而学会运用乐器恰当地表现节奏。
通过让孩子听一听,用手拍一拍,用乐器敲一敲,在“做”和“在动作中理解”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节奏表象,不断完善乐句感觉,为他们的节奏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从联想——即兴策略
“音乐是最具不确定性的,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表现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
1.联想。联想是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的心理活动。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联想入手的,联想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如:通过多媒体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冬天在游乐场玩耍的情景吧:有的打雪仗、有的溜冰、有的滑雪,天上还有一直不停飘落着的雪花。怎样用乐器、节奏来表现这一个场面呢?有的幼儿说用铝板琴轻轻的敲奏X 0│X 0│来代表轻柔的雪花;用木琴由高而低的刮奏XXXX XXXX│来表现滑雪者由上而下的滑落过程;有的幼儿说打雪仗是断断续续的声音,可以用打击乐器,如木鱼、铃鼓敲击XX X│或X XX│来表现;还有的幼儿说溜冰是带着美妙的旋律,可以由教师用钢琴来弹奏一段轻快的音乐。通过孩子们的联想,将情境与节奏、乐器相融合,在孩子们各自尝试敲击、演奏中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和旋律,仿佛大家都融入了这冬天赏雪的意境之中,耳边飘荡着的是活泼欢快的冬之曲。
2.即兴创作。即兴创作是指幼儿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连在一起。如:在《猴子学跳舞》这一活动中,请一名幼儿拿乐器做打击乐器者,其余幼儿做猴子学样者(人数不限),全体一起唱歌,合着节拍自由动作。歌曲结束,拿乐器者敲打出任意节奏或者创编一个有趣的动作,“猴子”学样,模仿此节奏或者动作。在《马戏团里的大狮子》这一活动中,两人一组,一人扮驯狮员,手拿打击乐器,一人扮狮子,套上自制狮子头饰,听着音乐舞狮。“驯狮员”按节奏打击小乐器,“狮子”则用手或脚拍打节奏,最后“驯狮员”和“狮子”共同摆一个造型。孩子们为自己在活动中创编的节奏与别人不同而感到兴奋,让幼儿为自己在活动中的创作而感到满足。
幼儿园开展打击乐活动不是培养专才和演奏家,而是着重于开发、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方面的潜能,教师注意幼儿间有个体差异,鼓励幼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逐步融入演奏内容,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幼儿个体差异发展需要。
随机阅读
- [音乐] 怎样练习音阶和练习曲
- [音乐] 古典吉他右手演奏的基本要
- [音乐] 试论贝多芬音乐作品中人文
- [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
- [音乐]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
- [音乐] 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
- [音乐] 在古筝演奏中如何发挥高水
- [音乐] 让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中响
- [音乐]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
- [音乐] 浅析视唱的技术处理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音乐] 现代化表现戏曲化
- [音乐]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
- [音乐]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
- [音乐] 对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
- [音乐] 中国音乐:跨世纪的后殖民
- [音乐]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 [音乐] 论戏曲打击乐的组成与功能
- [音乐] 试论数字音乐及在线音乐的
- [音乐] 浅谈西方现代音乐个性的传
- [音乐] 开创现代古筝演奏法先河
- [音乐] 浅谈音乐赏析让音乐走入学
- [音乐] 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
- [音乐] 幼儿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探
- [音乐] 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
- [音乐] 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
- [音乐] 浅析现代古筝教学中的问题